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成長,就是學著「好好說話」的歷程(台北畫刊108年9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09-12

3265

回想從小的成長歷程,到現今作為一個領導新創團隊往前的角色,再多的困難及挑戰,似乎於「事」都有方法解決,然而,之於人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好像就得從「好好說話」開始。

從很小的時候,爸媽就時常提醒我們:好好說話。路上遇到長輩,怎麼樣從自我介紹到開啟一段簡單的談話;學校見到老師,如何打招呼到感謝老師辛苦的教導;家中與3個姊姊的互動,從吵鬧爭奪到最後彼此體諒,控制自己的脾氣跟多一分耐心。

學音樂的時候,老師也跟我說要學著「好好說話」。一次在音樂比賽的現場,我演奏完後下台,自信滿滿,因為我覺得那時台上的表現,遠超過同台競技的人,我都還記得演奏時,眼神輪流掃向台下的評審,恨不得能直接告訴他們:選我、選我!但沒想到,成績公布,第一名擦肩而過,一位評審走向我說:你的技巧的確無話可說,但那種咄咄逼人的態度,實在讓大家不太舒服,自己一定要想辦法學著修正。

當下,我就像一隻戰敗的公雞,垂頭喪氣,我不知道我錯在哪裡,心中就是無法接受這樣的講法。這時候,我的老師靠過來跟我說:你知道嗎?「學音樂就是在學表演」,就是在學著與聽眾溝通你的想法及意念,透過樂曲掌握當下的氛圍,並「多一分柔軟地」為聽你音樂的人著想。

這一段話,我到現在還牢牢記在心裡面。試想,在這一個既講求競爭、又追求合作的時代何嘗不是如此?最近,一位長輩也有感而發地分享,他說看了這麼多企業的發展,「名聚則人散、名散則人聚」,要結盟攻打江山,不能心中老想著自己如何好,要多學著想想如何「先替夥伴創造價值」,才有機會共同成就一件好事。而有了這樣的一分思考與態度,就能知道如何好好溝通、好好說話。

從自己踏入「設計顧問」這一行開始,就不斷地在學著從「聽懂」各方意見,「轉譯」多面向的專業語言及需求,到「設計」出一個創新、並可落地執行的方案。客戶大抵可分為3種,首先,很多企業正在試著「重新定義」自己,想透過新方法、新工具,來與新市場、新顧客溝通。所以你可能在10年前無法想像,居然有一家新創公司沒有自己的車隊,但卻是全球最大的運輸服務商,名叫Uber,從短程運輸開始、到餐食外送、到長照陪同就醫。我們多半只看到並讚嘆這樣新的商業模式,但可能無法想像,一個新的使用行為與觀念,需要多少的「溝通成本及努力」。

說話的藝術在跨專業及跨文化溝通上尤為重要。(圖/楊振甫)

另外一種客戶就是知道目標在哪裡,但卻苦惱著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如何對內形成共識,確定共同的想像及願景,做出必要的取捨及決斷,並能成功順利地「轉型」。這樣的客戶多有一段輝煌美好的過去,但卻走到了成功的尾端,不得不去思考因應市場變化的下一步。而溝通上,「新舊」兩派意見分歧,「老少」觀念差異甚大,在投資人與外部市場的壓力下,漸漸不知道如何開啟「建設性的對話」。無效的溝通讓大夥兒提不起勁工作,讓定期的會議召開蒙上一層陰影及抗拒,這時,就免不了需要外部的引導,協助組織「重新開機」,多一分潤滑劑,好好對話。

老少混齡設計及討論是未來的常態,將仰賴不同世代間有效的溝通。(圖/楊振甫)

最後一種類型的客戶,就是要處理跨領域、跨各部門之間的整合。例如,我最近正積極投入於「失智症非藥物輔助治療」的領域,尤其聚焦在「餐食及營養」的設計,上述一小段話,其實就涵蓋了醫學、心理學、職能治療、護理、餐飲、營養、平面設計、互動設計等多個領域,如何在整合不同專業的同時,又能夠形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合作關係及模式,就是另一個在溝通面很有挑戰的方向。但,反向思考,現階段一個創新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來源,不也就是來自一個更「混搭」又「合理」的解決方案?

說話一直是一門藝術,於外於內都沒有一套劇本可循,看似小事,但卻是一輩子的功課,值得提出來一同砥礪及思考。

成長,就是學著「好好說話」的歷程(台北畫刊108年9月)圖.文ー楊振甫
5% Design Action執行長、DreamVok意集設計執行長,擁有音樂、商學與設計背景,長期從事跨領域設計研究,輔導產業導入服務與產品創新設計思維,帶領業界人士與設計師投入專業與時間,針對社會重要議題進行創新設計。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