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安居台北的多元住宅方案(台北畫刊111年8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2-08-05

2296

落實居住正義首要重點是,針對不同族群的特性提供適切的住宅及照顧制度,讓人人都有公平住房的機會。台北市政府藉由提出「居住正義2.4」行動方案,除持續推動社會住宅、提供可負擔房屋、合理稅制及健全房市,也透過高齡換屋、非政府組織(NGO)及非營利組織(NPO)承租社宅等機制,幫助不同需求族群,邁向每個人都享有公平住房的目標。
提升可負擔房屋量能


「台北市不是房子不夠,而是可負擔的房子不夠。」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陳信良說,可負擔住宅是指能符合家庭需求,而非滿足市場需求的住宅,而提升租金合理、可負擔的社宅存量,即有助於社會穩定及落實居住公平,因此台北市政府投注心力盤點並興建社宅資源,並依照市民的不同居住型態與家庭組成,引進日照、幼托、長照等社會福利設施,提供多元的公共服務資源,以更貼近民眾的需求。


此外,台北市租屋市場情況錯綜複雜,租屋族要找到可負擔的住宅實屬不易。台北市都市發展局住宅企劃科科長楊少瑜補充,市府除結合民間租屋市場提供優於全國的「租金補貼」,也致力擴大「包租代管」屋源,以減稅為誘因,鼓勵房東將非自用住宅釋出,除可委託包租代管業者協助出租管理,房東與房客的租賃契約並經法院認證,不僅更保障雙方權利,也能避免租賃糾紛,藉此打造更友善的租屋環境。

DSCF9050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陳信良表示,希望透過居住正義的落實,讓台北成為民眾能安心居住的城市。(攝影/蔡耀徵)


改善弱勢住戶居住品質

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台北市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需更完善規畫高齡長者的居住環境及品質。然而台北市有近一半住宅是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對高齡者而言相當不便,因此市府於今年推出「高齡換屋」政策,並以行善社宅進行試辦,長者可藉由將自住的老屋加入社宅包租代管,釋出至租屋市場,自己則可換住到有電梯設備的社宅,提供長者較佳的居住品質。陳信良說,未來也計畫將高齡換屋政策從單一社宅集中方式調整為各行政區多種房型的選擇,讓長者換屋後不用脫離原本熟悉的生活圈,能更加安心、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


除照顧高齡長者,市府也提供更多元、有彈性的服務,幫助不同類型的弱勢族群。「由具社服專業的NGO及NPO組織承租社宅,並擔任平台轉租,可將社宅資源精準提供給不同類型的弱勢族群。」楊少瑜舉例,社會局預計今年底將在莒光社宅推行「NPO承租社會住宅」政策,整合NPO資源規畫更細緻的入住方式,由NPO作為中介,以其專業協助不同需求的弱勢對象,提供具短、中期居住需求的弱勢身分者,創造他們負擔得起的居住環境,一同協力改善弱勢戶的困境。

瑞光社宅瑞光社宅

邁向「居住正義3.0」

面對尚未健全的房市現況,市府延續過去已提出的居住正義政策,推出「居住正義3.0」計畫,期望達成社宅5萬戶、安居台北的目標。「公有土地資源珍貴稀少,要達成社宅5萬戶的目標,需更積極透過都更分回戶、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發展(EOD)及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OD)等多元方式長期推進。」陳信良舉例,像是在EOD公有建物複合使用的規畫中,學校在校園整體規畫分期開發時,除以滿足學校教學資源為優先,亦可納入地區所需的社福設施或社宅,建成共善共好的都市微形再結構目標。


擴增社宅「量」的同時也得精進「質」,楊少瑜舉例,南港機廠社宅分構棟目前正研議規畫「小坪數一房型」,像是將原本每戶都包含的廚房、客廳等功能空間,改為納入於社宅的公共空間,使住戶的室內坪數能更集中在休息等需求上,讓空間規畫更經濟,希望藉此提供弱勢戶更多元且貼近民眾需求的住宅類型。


「台北市的優點是具有充沛的公民社會力量。」陳信良說,台北市房價改革無法一蹴可幾,除了市府著力推動居住正義,民間機構組織、社宅青創戶等也都一起努力優化台北的居住品質,讓人人都能在台北住得舒適安心。


文ー韋森
攝影ー蔡耀徵
圖ー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