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永續飲食 從無塑包裝開始(台北畫刊112年8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3-08-08

1380

當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願意從每日飲食灌注永續意識,
並將觸角延伸至生活清單,在點滴中實踐永續生活,
世界將有機會因此而改變。


P10-13永續飲食-1
想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從一日三餐所需著手,加乘的影響力將大有可觀。台北已有商家發起無塑包裝販售行動,不僅成為飲食消費市場裡「實驗永續」的場域,也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實踐永續」的管道,讓大眾有機會透過每一次的消費,為想要的未來生活投票。

從無塑包裝實踐永續飲食

步入「三時生活實驗室」迎來陣陣檜木浮香,恍若進入一片自然之森。在這家號稱「無塑包裝」的偌大店鋪裡,檜木架上觸目所及的瓶瓶罐罐,散裝著一些豆類、穀物、麵條、食用油等和飲食有關的商品,消費者採購時需自行攜帶容器填裝,或可使用店內免費提供的循環包材及玻璃罐裝盛,接著按照所需秤重購買。

談到成立無塑包裝商店的緣由,創辦人吳思儒有感而發地表示,「人們都在談永續,卻找不到實踐的場所。」浸潤環境研究、社會設計多年的他發現,在現行永續浪潮裡,有一群人自發性地留意食物的產地及製程,並在乎食物與生活的連結。他也觀察到,有一部分來到三時的消費者單純想嘗試何為無塑包裝,有些人甚至一試成主顧。

吳思儒剖析,食物從產地、包裝到上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過程中供應及需求端都是實踐永續飲食的一環。儘管目前無塑包裝的商業模式帶有實驗性質,然而市場的供應鏈中,若能為消費者提供實踐永續飲食的機會,將有助於永續生活的推廣。

P10-13永續飲食-2食材以無塑包裝零售,消費者可依所需購買,有助減少食物浪費。

P10-13永續飲食-3自帶容器採買食品,可省下包裝產生的廢材。

採購方針帶動新生活哲學

吳思儒認為實踐永續飲食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調控生活品質的方式,因為當中包含了對自身需求及對食物來源的理解程度,這也是店鋪取名「三時」的原因。他表示,「三時」代表著早點、午餐及晚膳,既是一日必須攝取的三餐,也可視為實踐永續飲食的起點。若每個人的三餐都能以無塑包裝方式適量購買所需,做到永續消費,那麼一年下來所累積的影響力便十分可觀。

吳思儒也進一步說明,從檢視自身飲食習慣著手不僅能控制自煮的採購量,也能避免食物浪費,自己下廚也能選擇健康的用料和烹調方式,進而降低對身體的負擔,循序漸進地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三時所供應的飲食類商品,都是與本土、當季食材合作販售,除了向大眾推廣友善農作食材,更有助於減少碳足跡、過度包裝,為市場導入實踐永續的正向循環。

從飲食延伸的永續意識

吳思儒坦言,雖然大眾已習慣採購市面上有包裝的商品,但他相信,在生活中一步步改變人們對無塑的看法,將是改變未來的關鍵。因此在飲食類商品之外,三時也嘗試引進非塑料製造的牙刷、吸管、牙線、食器、月事棉、袋包、菜瓜布等,透過這些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希望讓顧客明白,永續精神可以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讓大眾了解無塑概念,吳思儒認為,讓人們有機會參與是很實際的方式。他舉例,有些老師及父母會特地帶孩子來到三時體驗無塑包裝購物,藉此讓孩子從小扎根永續意識。而由講師引領學員,將蜂蠟與胚布結合成蜂蠟布的工作坊,則讓大眾了解原來蜂蠟透過熱溫即可塑形,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保溼效果,也能水洗重複利用,以蜂蠟布替代塑料保鮮膜來包覆碗盤、食材,不僅更為經濟實惠,也可減少一次性垃圾。

P10-13永續飲食-4@三時生活實驗室蜂蠟布比塑料保鮮膜來得天然安全、經濟實惠。(圖/三時生活實驗室)

三時也持續規畫小食料理教室,讓大眾試嘗台灣在地的好味道,進而主動關心土地議題。這裡也不定期舉辦與地景、循環經濟有關的講座或讀書會,讓群眾探討永續生活的實踐之道。吳思儒指出,當這些自發性參與無塑採購,或參加相關議題講座、工作坊的人越來越多,也代表了永續的影響力已從飲食擴展到日常作息的多重面向之中。


【文 Forest・攝影 李智為・圖 三時生活實驗室】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