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迪化商街的起源(107年12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12-14

6971

 

 


迪化街103-119(绘图/鱼夫)
迪化街从南京西路到民生西路这一段,旧称「南街」,如果再往北过民生西路,就进入了从前所谓的「中街」,这张图画的是迪化街一段103至119号的店家。
 

103号的德和蔘茸药行位於迪化街和民生西路的三角窗,主立面在民生西路,建筑几近极简风格,唯其上女儿墙如波浪般开展,令人印象深刻。招牌取自於目前店主祖父之名林德和,於1986年开业,旨在传承汉药文化。

 

落败迁徙组郊商 南北货逐渐兴起

105号的林复振商行值得大书特书,其邻107、109连续三栋,建筑虽不起眼,然而却是大稻埕开基祖林右藻的家族所兴建。
 

1853年(清咸丰3年),艋舺(今万华)爆发「顶下郊拚」(台罗拼音:Tíng-ē-kau-piànn),或作「顶下郊拼」的分类械斗,械斗双方,一为以泉州府泉惠南三邑人为主的顶郊,另一则为以泉州府同安(今属厦门市)人为主的下郊或厦郊,顶郊人精心筹画,焚毁安溪人信仰的艋舺清水岩祖师庙,越过沼泽,奇袭下郊的同安移民。同安方面毫无警觉,乃大败,死伤无数,房舍居所都被焚毁。
 

同安人落败後,人呼连环头仔、连环大仔的郊商林右藻带领乡亲退至大龙峒,但还是遭当地的同安人排挤,於是再迁徙到大稻埕,而且很快的和兄弟们盖起「复振」、「复源」和「复兴」三间店面,并组织郊商,成立厦郊「金同顺」,他亲身前往香港、厦门一带招商,请大家来大稻埕载卸货物,也敦请政府扫荡海盗,因此生意蒸蒸日上,使得艋舺泉郊「金晋顺」、北郊「金万利」等不得不前来联合,而林右藻也在众望所归下担任三郊总长。
 

同治年间,林右藻出钱找人团练,随军围剿海盗李罔,得胜後由朝廷赏六品顶戴,声誉如日中天。到了日本时代,林右藻家族所经营的商号已交由子侄辈打理,由於部分子孙转业任教职或迁居他处,目前只剩「林复振商行」延续至今。
 

1984年林复振取得日本 TIVOLI 红帽子西式喜饼公司的代理权,为南北货为主的迪化街增添许多喜气。

107号的「怀结堂」开业十余年,贩售汉药、食品、鱼翅、干贝、鲍鱼罐头、花菇等,本是以汉药为主,後来见逢年过节采购南北货的人潮多,逐渐走向经营南北货,主打香菇礼盒。
 

111号的金湘记可能是完全重建的街屋,且和怀结堂是关系企业;隔邻的113号长昇蔘药行和115号常陞行等,主要都是经营汉药和南北货等。
 

所谓南北货,可能是因为清代时有南北郊,乃由往来南北各港口的郊商所组成,郊商有点类似现代的同业公会,加入公会才会更好做生意,而南北货的第一层意义是遍及台湾南北各地,另一层则为货品内容丰富,南北各地所产应有尽有。

 

货物进出口贸易 修复庄义芳商行

走到117号的庄义芳商行,「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有详细的纪录:
 

「迪化街一段117号,日治时期曾经是庄义芳商行所在地,经营者庄辉玉(1891-?),祖籍福建泉州同安县,祖辈约於清雍正年间渡台,至清末已定居於大稻埕地区。庄辉玉儿时丧父,由母亲一手提拔成人,并继承家业『庄义芳商行』,从事对香港、厦门、神户、满洲等商埠之贸易,专营砂糖、杂谷、肥料等货物进出口生意。1920年更与杨润波、郭乌隆等人合资成立台湾制酒株式会社,酿造及销售米酒,直到1922年台湾总督府实施酒类专卖制度,台湾制酒株式会社才被政府收购。此外,庄辉玉亦积极参与同业组织或商业团体,曾经担任稻江信用组合理事、台北贸易商协会副会长、永乐町店铺建筑利用组合理事、杂谷同业会常置理事等职务,与郭怡美商行行主郭乌隆、怡和泰商行经营者陈得贵等,同为大稻埕地区知名商人,被当地人称为『三仙』。」

庄义芳商行修复後委托澄实文创经营,成为大稻埕街屋活化里以艺文展演为主的空间。

庄义芳商行华丽的山墙。(摄影/鱼夫)▲庄义芳商行华丽的山墙。(摄影/鱼夫)

文.绘图.摄影/鱼夫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