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5年5月第580期—自己吃的菜自己种 全球城市农场热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6-05-18

3971

Fotolia_87295041_Subscripti.jpg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蜜蜂从地表上消失,人类活不过4年。」因为多数蔬菜和水果都仰赖蜜蜂授粉才能存活,蜜蜂灭绝将为人类带来浩劫,不少大城市因此陆续发起护蜂行动。
 
从东京银座商店街、巴黎国民议会大厦到柏林大教堂屋顶,都欢迎蜂民进驻,挪威首都奥斯陆甚至打造全球第一条蜜蜂公路,每隔250公尺就在住家屋顶或阳台上摆放盆栽,让城市蜜蜂有充足的食物。
 
美国面对蜂群锐减危机,更祭出3,400万美元的救蜂政策。第一夫人蜜雪儿‧欧巴马早於2009年入主白宫後,就养起蜜蜂,还种植有机蔬果,连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参访後,也在官邸设置蜂巢,当起都市养蜂人。
 
响应全球农场热,台北市市长柯文哲上任後,便大力推动田园城市政策,於2015年成立田园城市社区园圃推广中心,开放市民团体认养田园基地,一起耕耘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打造绿色健康的田园城市,一场用农场更新都市面貌的革命正在进行。
 
经各机关一年多的积极推广,开放民众认养的田园基地已登录19处,校园的小田园、市民农园和公有建物屋顶等也已建立270处。
 
在纽约、伦敦、柏林、东京、首尔等地,皆可见民众拿起锄头在水泥丛林里务农,让城市兼具生态与粮食永续俨然已是全球共同趋势,台北市借他山之石,未来将持续参考国际经验,走出属於台北特有的都市农耕模式。

伦敦 123787.jpg首都种植颠覆冰冷印象
都市农业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898年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一书,尝试结合城市与乡村的优点打造乌托邦。时隔一世纪後,伦敦为主办2012年奥运,从2009年起试办「首都种植」(Capital Growth)计画,藉以全面绿化城市,将先知的理念发扬光大。

014190_Incredible Edible To.jpg
▲北英格兰「可以吃」的托德摩登小镇。(图/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Team提供)

伦敦市政府喊出「把手弄脏吧」(Get your hands dirty)口号,鼓励伦敦人在都市里耕种,凡拥有5平方公尺以上的土地使用权,并召集5人以上,就可申请资金设立社区农园。尽管奥运早已落幕,这项计画却未终止,至今已设置超过2,500座社区农田,连伦敦地铁荒废已久的地道也变身温室,种植有机蔬菜,颠覆金融之都湿冷刚硬的印象。

129635_Incredible Edible To.jpg
▲托德摩登小镇从2008年开始推广社区种菜,设计出一条可以让人免费取用的绿色路线。(图/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Team提供)
 
在北英格兰更有一座「可以吃」的小镇,托德摩登(Todmorden)从2008年开始推广社区种菜,在闲置空间种植蔬菜水果,并设计出一条可以让人免费取用的绿色路线,不但美化市容,更晋升为英国少数自给自足农产品的城市,还带来络绎不绝的蔬食观光客,让原先没落的小镇重新繁荣起来。

柏林 123797.png城市绿洲活化社区
在欧洲各国中,都市农业最兴盛的首推德国,早在1919年即制定《市民农园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受空袭的德国人就靠着市民农园免除饥饿,现今已转向农耕体验与休闲的经营方向。台北市便是参考德国经验,於1990年在北投设立第一处市民农园,开创台湾都市农业新型态。
 
Berlin-Kreuzberg_Prinzessin.jpg
▲非营利组织「绿色游牧」(Nomadic Green)将荒地变成都市农场。(图/Eigenes Werk提供)

柏林围墙倒塌後,附近曾有一处广大废墟,2009年夏天,非营利组织「绿色游牧」(Nomadic Green)启动了一场实验,将荒地变成都市农场「公主花园」(Prinzessinnengarten),在这个开放空间里,任何人都可来耕种,众志成城下,每年生产约500种蔬菜与水果,宛如城市中的绿洲。
 
除了菜园之外,公主花园里还有跳蚤市场、养蜂教室、活动中心等,当然也有餐厅,贩卖的沙拉与香草茶都是从花园里现采现吃。今日,公主花园已成为市民最爱的休闲去处,为贫穷老旧的社区注入新活力,其他社区起而仿效,全德目前约有150座都市农园参考公主花园的模式营运。

纽约 123842.jpg全球最大屋顶农场
寸土寸金的世界之都纽约,在人口最多的布鲁克林区,隐藏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屋顶农场─布鲁克林农庄(Brooklyn Grange)。2010年,几位年轻人突发奇想,在一栋近百年屋龄的仓库屋顶尝试耕作,他们从宾州移植土壤,回收废弃木屑及厨余制成有机堆肥,生产有机蔬果, 2012年接续打造第二座屋顶农场,目前2座农场共占地2.5英亩,每年生产超过5万磅的有机蔬果。

RTR2HD3K.jpg
▲从布鲁克林农庄开始发酵,纽约目前有700多座都市农园。(图/路透社提供)

不仅如此,布鲁克林农庄还是纽约最大的养蜂场,同时饲养蛋鸡,以复合养殖模式追求生态平衡。农场生产约40种农作物,并提供多元服务,开放游客参观。影响所及,纽约客纷纷将屋顶、空地、校园空间、公共花园等转化为良田,目前约有700多座都市农园,为摩天大楼耸立的纽约形塑出另类风景。

东京 123853.png银座养蜂带动商机
不只欧美流行屋顶种菜与养蜂,亚洲国家也善尽地球公民责任。2006年日本非营利组织「银座蜜蜂计画」发起在全亚洲最贵地段的银座商店街屋顶养蜂,方便蜂群到附近的日比谷公园、皇宫采蜜。
 
如今,银座蜜蜂计画每年生产可观的蜂蜜,在商圈店家巧思设计下,成为采蜜期间限定贩售的人气商品,社区也因此有了共同话题,情感更紧密。而蜜蜂为银座带来的不只是商机,辛勤的采蜜活动使植物得以授粉,让久未结果的树木重燃生机,鸟类、甲虫、蝴蝶也因而聚集,生态环境重新展现丰富样貌。

RTXTMQS.jpg
▲日本人力资源公司PASONA将农场引入办公室内。(图/路透社提供)

而日本人力资源公司PASONA则在屋顶农园、蜂场之外,发展另一种不可能—将农场引入办公室内。这个被称作「都市农场」的PASONA东京总部办公大楼,将其中3,995平方公尺的空间作为农业使用,种植有水稻、番茄、茄子、青椒等超过2百种植物蔬果,当然,这些全数做为员工食堂的食材来源。无论是电梯前厅、走廊、会客区或餐厅等,随处都可感受到花草与蔬果的存在,人与自然共生的概念,在此处展现最好的示范。

首尔 123861.png小岛变身都市农园
韩国首尔则在公部门与非政府组织「首尔绿色信托基金会(Seoul Green Trust)」推动下,近年在城市绿化方面有显着成果。2015年官方推出「首尔都市农耕政策2.0版」,设定2018年要将农耕土地面积增加近5倍,达到420公顷的目标,希望让市民只要步行10分钟,就能到园圃体验农家乐。
 
最具指标性的案例是汉江鹭德岛(Nodeul seom),将原本打算兴建歌剧院的用地,转型为都市农园,并成立展售中心供寄卖蔬果,岛上还设有圆顶网室、养蜂区、堆肥区、温室与种子储藏空间等,鼓励市民参与耕种。
 
Urban farm_Gangdong_Korea_E.jpg
▲首尔设定於2018年要达到农耕土地面积增加近5倍的目标。(图/Energy Globe Foundation (EGF)提供)


文/陈婉箐
图/Incredible Edible Todmorden Community Development Team、Eigenes Werk、路透社、Energy Globe Foundation(EGF)提供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