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2430

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孩童純真的心靈,擁有無限寬廣的想像空間,就算只是帶著孩子一起看星空,也能讓他們比手劃腳,勾勒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畫面與故事。透過後天環境的引導啟發,可以更進一步挖掘出孩子心中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想像世界。

在臺北不乏擁有赤子之心為孩子打造童話世界的「有心人」。從規劃設計玩具與遊戲者、簡單憑著光影變化就能說出精彩故事的皮影劇團、運用巧妙手法讓孩子目瞪口呆的魔術師,以及利用文字引導學童,讓孩子學會自己說故事的兒童文學家,他們留住童心,希望當孩子們一輩子的好朋友。

兒童之玩 歷久彌新
曾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所長的張世宗,目前是該校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的教授,早在赴美取得建築、藝術、教育等碩、博士學位前,就已經醉心童玩的奇妙世界,回國之後,更結合教育理論,讓各項舊時玩具有了新面貌。

張世宗說,「童玩」意即兒童之玩,「玩遊戲」可分解為物玩、境遊、人戲。孩子們透過「玩」,與外界產生互動,從「玩」產生的多重感官體驗中,建構發展出獨特的世界,其實光是泥巴、紙箱就能讓純真的孩子玩得很開心,許多益智童玩就是將老祖宗的創意放大或簡化,以簡單的口訣貫通,讓孩子百玩不膩。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醉心童玩世界的張世宗結合教育理論,讓舊時玩具有了新面貌。

擔任臺北市中山親子館玩具規劃設計工作的張世宗,工作室裡頭就有很多重現古書當中的童玩,他希望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想法加入價值,讓這些珍貴的文化財產生生不息。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張世宗也為中山親子館設計了視障兒童可以玩的「關虎入籠」。

「玩具可以是個文化載體、手作玩具更是創意的容器!」張世宗說,光是一個九子仙棋,只有簡單的線條加上圓點,就可以出現不同玩法。即使沒有道具,拿一張紙簡單畫出來,再放上幾個瓜子或石頭就能玩,保留遊戲的精髓,再過一百年同樣有趣。

從歷史角度來看,童玩可分為五大時期,包括最早的農業時期到二次大戰戰後,所有玩具都是由石頭、竹片等天然材質創作而成;接著1950至70年代進入工業化時期,大量模具複製的鐵皮或塑料玩具面市,具有地方色彩,玩具變得更繽紛且多樣;1970至90年代進入電視時期,看電視成了孩子們最大的娛樂;1990年代之後進入電腦時期,孩子們開始學習跟電腦互動;21世紀以後就進入了網路時期,孩子從小就學習從網路獲得大量資訊,部分家長也開始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安撫孩子,電子媒體逐漸獨霸童年世界。

兒童是天生的主動學習者,大量電子聲光刺激並非最佳遊戲,張世宗說,其實家長不妨帶著孩子動手創作童玩,利用周遭物品來製作,像是使用牛奶空盒跟紙蛋糕盤,就可以做出一個「擺動偶」玩具,在手做的樂趣中,讓 孩子有成就感,也增加親子間的 互動交流。

單純光影 樂趣無窮
從漢朝就已經出現在文獻記載的皮影戲,又稱燈影戲或皮猴戲,可說是全世界最早的電影。在臺灣北部,影子傳奇劇團努力將皮影戲這項傳統藝術傳承下去,劇團第二代負責人蕭孟通說,皮影戲與布袋戲、傀儡戲並 稱臺灣三大偶戲,因為現在很多 小朋友都不知道皮影戲是什麼, 讓他們深怕這項民俗藝術就要在 臺灣消失。

影子傳奇劇團與臺北市大理國小合作超過十年,在校方大力支持下,將皮影戲納入課程內,並在校內擁有一間「皮影館」,教導學生們皮影戲的歷史、現況與演出技巧。每年大理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們,更要參與班際間的皮影戲比賽,從劇本創作、戲偶製作到上臺演出,全部由小朋友們一手包辦。

「其實跟布袋戲比起來,皮影戲的進入門檻還比較低。」蕭孟通說,因為小朋友沒辦法自己雕刻製作布袋戲偶,反觀皮影戲偶,只要簡單的輪廓就能呈現人物;至於操作上,想要讓布袋戲偶在臺上走出韻味,需要花功夫練習,皮影戲的揣摩詮釋,對小朋友來說會比較快進入狀況。

蕭孟通的父親蕭如訓是影子傳奇劇團創辦人,師承高雄復興閣皮影劇團。三十四歲的蕭孟通說,從小看著父親每週到高雄上課,想找回屬於臺灣的記憶,雖然自己畢業後待過電子業、也賣過水果,但是這幾年看到父親的堅持,覺得父親一人奮鬥很辛苦,所以三年前毅然決定回來全職幫父親經營劇團。

為了讓七、八、九年級生的年輕一輩能更了解皮影戲,影子傳奇劇團將傳統納入新意,後場音樂不單只是傳統鑼鼓跟弦樂,還加入國樂配合,口白方面也以國臺語穿插,相當有創意。去年蕭家父子帶團參加全國創意偶戲比賽演出「赤壁之戰」,他們在表演中以LED燈光代表射出去的火焰箭,則是皮影戲上的首創;他們也嘗試過以燈光來表現出海浪效果,讓皮影船隻有如在海上行舟的動感。

蕭家父子說,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透過創新的演出手法,吸引孩子們的好奇心與興趣,讓傳統皮影戲精神與孩子們產生共鳴,才能讓這項文化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影子傳奇劇團讓小朋友從玩樂之中學習皮影戲,希望這項傳統民俗藝術能傳承下去。

魔幻炫技  擄獲人心
魔術帶給人娛樂與驚奇感,對於小朋友來說,每次看魔術表演,都像經歷一場未知的探險, 而魔術師則具有一股神祕力量, 在彈指之間讓物品出現或消失。十九歲接觸魔術,目前全職擔任魔術師的歐克米魔術工作坊Kevin說,雖然大學唸的是機械工程,卻因為興趣,始料未及地走上魔術師這條路。

Kevin說,要成為專業魔術師並不簡單,不只要把魔術技巧反覆練習純熟,還要具備電工、化學 還有木工等能力,才能做出天衣無縫的表演道具。

擔任國小社團指導老師、也在許多大型場合表演的Kevin表示,小朋友喜歡驚喜感,而且魔術演出都會帶些幽默好笑的成分,互動性又高,再加上幾年前劉謙等魔術師在電視上引發熱潮,造成一股風潮,因此暑假期間開始有很多安親班會開魔術營隊,甚至連學校也會舉辦魔術夏令營,讓 小朋友專心學習體驗魔術的奧妙。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魔術師Kevin是小朋友的最佳玩伴,教導魔術的同時,也訓練小朋友的臺風。

「魔術原理很簡單,重點在於練習。」Kevin說,他會利用故事來引導小朋友,例如從監獄逃獄的小故事,就能簡單地用撲克牌來帶領孩子,讓小朋友學習在沒有壓力下,近距離觀察魔術的神奇手法。而且魔術不分年齡都能學,他會依據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有所調整,像是對於還不認識撲克牌的小一學生,可能就會將紙牌圖案換成海綿寶寶等卡通人物,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魔術教學過程中,小朋友其實都很投入,甚至還有孩子因為變魔術失敗在臺上哭,這時候魔術師只能慢慢引導,搭配折一些造型氣球作為演出獎品,引發孩子學習的動力。Kevin說,學魔術有不少好處,因為一開始會以一套故事教學,然後要求小朋友分組改編故事上臺表演,可以增進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創造力及想像力,至於上臺後要面對觀眾則是可以訓練臺風,好處相當多。Kevin說,讓孩子們喜歡魔術,反覆練習之後上臺表演的感覺最棒!

兒童文學  閱讀人性的真善美
許多家長也喜歡讓孩子從小就在充滿書香的環境長大,接觸童話、繪本、散文、兒童小說、 兒童劇、兒歌等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利用文字與圖畫,讓孩子逐步接觸文學之美,同時傳遞善與美的觀念。

深耕兒童文學領域三十餘載的作家桂文亞說,民國70年開始擔任民生報副刊的兒童文學版主編,雖然當時已經是成人文學作家,兒童文學對她來說是個全然陌生領域,從零開始學習,她從改寫入門,包括莎士比亞的《威尼斯人》、《馴悍記》,還有中國的戲曲故事,甚至連古典文學的幽默筆記都拿來改寫,花了十年訓練才開始創作,思想貓專欄因而誕生。

桂文亞說,兒童文學有特定對象及含意,文字含意及表述也都跟成人文學不同,最重要的是「思維」。作家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何而寫,尤其小朋友的閱讀有一定的講究,如何在有限的文字中,傳達故事意涵,是兒童文學作家每次創作的挑戰。

從事兒童文學編輯的過程中,桂文亞協助臺灣許多優秀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作品,而她自己的作品同樣受到肯定,被收錄在臺灣三個版本的國小教科書當中。桂文亞認為,兒童文學不只是教化的文學,而是「人」的文學,應該從人性本善的本質出發,從家庭教育開始,階段性地教導,讓孩子從閱讀中學習人性中的「真、善、美」。

兒童文學雖然無法以規範的方式強迫孩子吸收,卻能透過滲透的方式教導,藉由說故事,讓孩子從潛移默化中學習。以閱讀為例,臺灣兒童圖像式的閱讀比例越來越重,很多紙本書籍都變成電子書在螢幕上閱讀,目前就連英國、美國等國家都開始擔憂,因為新世代的拼音、書寫能力越來越弱,而且在商業導向下,很多兒童文學作品過於搞笑或動漫化,其實並不是好現象。

桂文亞說:「閱讀的力量在家庭!父母應該教導孩子閱讀,在家裡培養閱讀的氛圍,長期培養出孩子的閱讀能力。」至於看什麼書也很重要,如果能重複讀幾本經典著作,熟記裡頭的文字,未來可以成為寫作的應用基礎,遠比貪多嚼不爛的大量閱讀還有用。

在學習競爭壓力之下,現代孩子的童年似乎越來越短,但是仍然有一群關心兒童的成年人,持續站在孩子們的高度思考、表演和創作,擁有赤子之心的他們,希望留住孩子們純真的童心,讓童年不留白。
臺北畫刊103年4月第555期—臺北童話創作人 陪伴孩子快樂成長▲愛貓的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認為,要讓孩子從閱讀中學習人性的真善美。

「魔術原理很簡單,重點在於練習。」Kevin說,他會利用故事來引導小朋友,例如從監獄逃獄的小故事,就能簡單地用撲克牌來帶領孩子,讓小朋友學習在沒有壓力下,近距離觀察魔術的神奇手法。而且魔術不分年齡都能學,他會依據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有所調整,像是對於還不認識撲克牌的小一學生,可能就會將 紙牌圖案換成海綿寶寶等卡通人物,同樣可以達到教學目的。

魔術教學過程中,小朋友其實都很投入,甚至還有孩子因為變魔術失敗在臺上哭,這時候魔術師只能慢慢引導,搭配折一些造型氣球作為演出獎品,引發孩子學習的動力。Kevin說,學魔術有 不少好處,因為一開始會以一套故事教學,然後要求小朋友分組改編故事上臺表演,可以增進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創造力及想像力,至於上臺後要面對觀眾則是可以訓練臺風,好處相當多。Kevin說,讓孩子們喜歡魔術,反覆練習之後上臺表演的感覺最棒!
 

文/趙欣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