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士林劍潭三姊妹理髮店(台北畫刊107年9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9-13

1.1萬

晚上8點,在士林劍潭的三姊妹理髮店已準備打烊,76歲的老闆娘張秋芳說:「以前早上6點就開門,做到半夜1點多才關門,過年除夕還做通宵。」問她這種時間誰來理髮?「早上6點是爬完山的老人,半夜是圓山飯店下班的員工。」以前幾乎全年無休,但現在卻都早早打烊,因為裡面的理髮阿姨都已邁入60歲,體力大不如前了。

 

感受社會 追上時代

三姊妹理髮店,顧名思義是由三姊妹共同經營,張秋芳是大姊,除了2個妹妹之外,還有數名理髮阿姨。有趣的是,這家乍看跟一般家庭理髮沒兩樣的「剃頭店」已經35年了,而且客群幾乎全是二、三十歲年輕人。
「三姊妹理髮店」已走過35個年頭▲由張秋芳(中)三姊妹共同經營的「三姊妹理髮店」已走過35個年頭。(攝影/賴智揚)
 

儘管書讀得不多,但張秋芳對流行變化的敏感度很高:「我女兒在日本讀書,我去日本就翻他們的髮型雜誌,現在出國玩,也會看人家流行什麼頭髮,我看樣子,就知道怎麼『剃』了。」張秋芳細數近年的男士髮型變化,從「孫興頭」、「貝克漢頭」,到現在的多層次「英倫紳士頭」,完全追得上時代潮流。
 

理髮店的一角,擺著各品牌的髮油,有些上面已有灰塵。張秋芳說:「這個是以前流行油頭時要抹的髮油,現在都沒人要抹了。」她解釋,以前男人不愛洗頭,又愛抹油,幫客人洗頭髮時要用鹽或「水晶肥皂」才能「去油」,常洗到手指乾裂,「自從規定騎車要戴安全帽後,男生的頭髮越剪越短,現在男生也比較愛乾淨,洗頭不像以前那樣辛苦了。」張秋芳說道。
新潮髮型一影▲雖為傳統理髮,但「三姊妹理髮店」對新潮髮型也相當有一套。(攝影/賴智揚)

 

出身底層 感恩回饋

出身嘉義的張秋芳說,以前當學徒一早就要起床,除了要負責挑水到店裡幫客人洗頭,與處理剃頭師父工作時的各種雜務,甚至還要跟著老闆娘買菜、洗菜。「當師傅在剃頭,我們就站在旁邊看,有時候太累了,站著就打瞌睡了。」
 

張秋芳一輩子剃的都是「查甫頭(男生頭)」,這也是不得不然的選擇。「以前要學剪查某頭(女生頭)、電頭毛(燙頭髮),都要另外再付20塊給師傅,只有學剪查甫頭不必另外付學費。」言下之意,剪男人頭的剃頭師傅,通常是來自「窮到不能再窮」的底層家庭。
 

當年理髮這門手藝也是一個讓人看不起的行業:「那個年代比較保守,女人要去摸男人的頭髮,有肢體接觸,都會被人說是不正經的行業。親戚就曾說我做不到3個月,一定會帶『氣球』回來啦。」什麼是氣球?「就是懷孕啦!」
 

因為親戚的閒言閒語,曾讓張秋芳和妹妹們不敢回家:「我們1年只有回去1次,還是趁平常日,親戚比較少的時候。」張秋芳曾一度怨恨媽媽讓她當理髮學徒,但後來她才明白:「她也是疼我的,讓我去做剃頭也是不得已。」
 

之後,張秋芳結婚生子,回歸家庭,直到小孩長大,41歲時,張秋芳和2個妹妹結伴重回士林劍潭,開了一家「家庭理髮」,三姊妹技術好,又逢校園開放髮禁的年代,開店沒多久就生意爆滿。
 

不過,職業傷害還是有的,由於張秋芳常用右手持剪刀,右肩、右膝都因此而開刀。即使現在已退下第一線的工作,但她仍每天到店裡幫忙招呼客人。她現在依舊有「動剪刀」的機會,就是跟著宗教團體到處「義剪」。她也感慨地說,前半生曾讓人看不起的行業,後半生卻成了她最引以為傲、並能回饋社會的專長。

文/鄭進耀 攝影/賴智揚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