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戴開成:「來城南,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台北畫刊108年1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12-10

3213

落語藝術家戴開成就像是一個時光追憶者,將捕捉的城南故事化成精彩說書段子,為人們打開歷史的觀景窗,走進地方美好年代。從小流連於城南的他,更可以娓娓道來不同時期的在地往事。

天才剛暗,城南街道已是華燈初上,推開「小地方 Seams」的木門,戴開成正在吧台和老闆聊天,他笑著介紹彼此並說,大家認識10年了,都是生活在這裡的老朋友。戴開成和城南有很深的緣分,小時候父親在羅斯福路開出版社,他經常來玩,但當時對這一帶感覺還很淡,反而是長大後才開始了解城南,慢慢接觸其人文發展,建構起地方故事脈絡,情感也越來越深。

「城南確實是個曖昧模糊的地段。」戴開成說,因為不是一個確切的行政區域。舊時台北城四四方方,大約以中山南路、中華路一段、愛國西路、忠孝西路為界,而其中愛國西路以南,就是大家口中的城南,一直延伸到新店溪和淡水河的交界。他緩緩說明著地理關係,並順著節奏帶我們走進城南記憶。

在戴開成的眼中,「先行一車」黑膠唱片行就像城南的縮影,承載了歷史和自由的精神。

清領時期奠定的城市基礎
中法戰爭之後,滿清政府開始積極建設台灣,蓋起了台北城並創設許多組織,例如「公館」就是以前的公所,要申請開墾證就必須來此辦理,這也是各地都有這個地名的原因;「古亭」的由來則有兩種說法,一是村莊為了保護門戶安全,放置大鼓以警告居民的所在,二為當地稻米生產興盛,取其穀倉之意命名,現代生活裡仍在使用的地名,竟蘊含著先民日常,讓人非常驚喜。

而「瑠公圳」也是在清領時期打造,早期台北都是沼澤地,先民只能挖掘埤塘各自開墾,為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郭錫瑠和其子郭元芳為台北建構了強大的輸水灌溉系統,也讓台北成為稻米種植的糧倉,戴開成就曾在清代文獻讀到,江西、福建鬧饑荒,從台北運米救災的紀錄,可見當時產量之充足。如今,台灣大學醉月湖就是當時瑠公圳的調和池,汀州路巷子的水溝也是分支之一。

時空裡的城南生活況味
台北城城牆在日本時期拆除,僅留下幾座城門,讓城市發展往南延伸,並設立台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戴開成說,學術單位緊鄰水圳、稻田和沼澤地是不錯的交織,當時學者們都在這裡研究台灣風土,像磯永吉——台灣蓬萊米之父就是教員之一,當時在校園裡還有座移種改良實驗池。此外,牯嶺街、福州街上的日式建築,是昔日公教人員的宿舍,都是可以追尋往日情景的痕跡。

他接著說,汀州路是過去「萬新鐵路」行經之地,沿途經過萬華、公館、新店一帶,是產業鐵路,也是一條避難鐵路,萬華是當時台北城發展核心,萬一打仗,可以坐車逃到新店避難,這條鐵道現在被捷運松山新店線取代,也做了路線、站別的調整。戴開成聽當地耆老說過,舊時鐵路和圳道比鄰,由於鐵路地勢較高,人們曾在水源市場附近挖了方便通行的便道,此外,小孩也總是跑進圳道玩水,撈魚抓蝦,時不時抬頭,就能見到火車從上方經過。

戴開成在「小地方Seams」酒館裡講述城南故事。

依山傍水的山城聚落
從汀州路往基隆路方向走,就能抵達寶藏巖和蟾蜍山,戴開成說,因為地形特色,這裡從清領、日本時代就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國民政府遷台後,被國軍接管而產生聚落,離鄉背井的軍人住了下來,沒有分置到住所的,也在周邊一磚一瓦建立起自己的家園。它們現在成為藝術村和文化景觀,戴開成建議人們有空多來走走,和當地居民互動。他說,像寶藏巖的「寶村柑仔店」就很有趣,店內除了販售古早味零食,也在每個單月舉辦「一家一菜」活動,邀請村民和有興趣的人各帶一道菜,來村子吃飯,展開有趣的世代對話。 

「書店、音樂、美食、綠地,如果沒有鐵路跟瑠公圳的滋養,城南不會有現在的發展。」戴開成說,多元的族群讓城南更富生命力: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現在更有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大家都是土地的一部分;來城南玩,將自己變身成一張白紙,好好觀察這裡的生活,詮釋過去,再將新元素嫁接起來,往昔成就了現在,而現在所做的事,也將成為未來。


延伸閱讀
文化自然共棲 採集多元生活樣貌 城南台大人文生活場域
城南台大 #生活關鍵字


文-Arya.S.H
攝影-汪正翔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