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永康街的過去與現在(台北畫刊109年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2-11

7169

作家舒國治曾指出,永康街成了近年台北優雅又享樂的一塊區域,透過居民和店家的合作,再加上街區的歷史背景,讓這裡成了台北具有精緻文化的街區。

永康街的「優雅」其來有自。今天的永康街在日本時代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由於瑠公圳的灌溉,這裡基本上還是一派鄉村的模樣,日本政府的主要建設都集中在今日杭州南路以西的地方。日本時代中期之後,日本開始「南進」,以台灣為日本本土延長的基地,在台北的日本移民逐漸增多,往東門外定居,城牆邊的「福住町」(今日大安區永康里和福住里)成為日台混居之處。隨著台灣總督府和台北城的擴大,「福住町」被畫為總督府的官舍區,為了方便當地居民出入所鋪設的石子路,就成為現在的永康街。

在日本人的規畫中,這裡鄰近台北帝國大學和師範大學,也規畫了台北未來最大的七號公園(即今大安森林公園),屬文化、教育與生活的社區。日本人的規畫大致形成了永康街的文化風貌,戰後的國民政府只有沿襲而沒有太大的改變。國民政府將福住町中的街道改成「金華」、「永康」和「麗水」等江浙地名。

50年代到60年代是永康街整體景觀改變最大的時期,當時國民政府反攻中國的幻影破滅,開始新建公有宿舍與住宅以安置軍民。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台北住進了大量來自鄉村的居民,原有的道路不敷使用,金山街擴展成金山南路,東門市場也被一切為二,蓋起了一棟棟的公寓。由於此地居民大都是公職人員,教育水準較高,附近的教育設施也增加,加上大安森林公園的設置,從文化、教育到綠地,對於建商、商家和居民,有太多的想像空間可以提升這個地方的「優雅」。

永康街商圈的精緻化不僅對於台北居民產生影響,在大量遊客湧入台北的當下,日本、香港和其他國家的遊客更是趨之若鶩,逛街時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語言。在咖啡廳消費時,也常常可以看到在師範大學學中文的外國人在此複習中文,日本知名旅遊書《地球の歩き方》將永康街附近的街區比擬成像東京代官山一般的街區。
永康街一帶的日式風情,與日本時期在此地留下的記憶有關。

這樣一個優雅且有小資情調的街區,也常讓我度過一些愜意的午後,或散步、或享用美食、或在咖啡廳讀書、或與朋友聚會,兼具BoBo族(波西米亞與布爾喬亞)的消費能力與瀟灑情調。

通常,我會在午餐時段或下午抵達永康街旁的「秀蘭小吃」,雖然稱為小吃,但價格在一般小吃之上。秀蘭的一些菜餚相當有特色,特別是江浙菜。永康街口的鼎泰豐、高記,還有過去一點的銀翼,聚集了不少台北的江浙菜餐廳,還有幾家知名的牛肉麵店,具體反映了此處早期外省移民遷移的痕跡。

吃完飯我喜歡帶本書去「瑪汀妮芝」喝咖啡。我從高中時開始喝他們引進的莊園咖啡,那時店位在濟南路和新生南路口,後來才遷到永康公園旁。現在有個小花園,進出還要脫鞋。莊園咖啡豆用虹吸式的煮法最能彰顯豆子的風味,因此服務生會以味覺讓客人感受不同層次的香氣與味道。我的書香通常會沾染些咖啡香氣,讓閱讀的味道更加豐富。

永康街的過去與現在(台北畫刊109年2月)日本時代的建設影響永康街的氛圍,同時營造此區的「優雅」氣息,咖啡文化的引進就是相當好的證明。

有時閱讀完,往永康街裡面走,穿過金華街到了「小隱私廚」,也是個很有想法的餐廳。小隱原本是一間小店,桌椅不過五、六組,全部坐滿也只容十來個人,門口的燈籠亮了代表開始營業,桌椅和裝潢都顯得古樸,其中一半的用餐空間還是榻榻米,營造一種台灣早期小吃店的用餐環境,帶點日本感和台灣本土的融合。

小隱經營得不錯,隱不住,後來在旁邊還開了「大隱酒食」以款待絡繹不絕的客人。這裡不是大火開煮的熱炒,或用燉、或用蒸、或用烤,帶有日式風味的午魚一夜干、扁魚白菜滷、滷筍尖等。入夜之後,在美食的點綴之下,永康街的巷尾也明亮起來了。
 
圖、文ー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gushi.tw)網站主編,著有《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食光記憶:12則鄉愁的滋味》等書。


本刊全部圖文均有著作權,未經本刊同意不得使用或取材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