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永樂市場不只是菜市場而已(台北畫刊110年2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1-02-05

7120

大稻埕每到假日人潮眾多,很多民眾出來逛街購物,疫情爆發前,每天更有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來,究竟永樂市場是何時開始那麼熱鬧的呢?

郭雪湖在他1930 年的畫作《南街殷賑》中,描述中元節時台北霞海城隍廟旁人車眾多、逛街購物的景象,街屋上的看板標榜在地農特產品。時至今日,我們強調在地精神,原來當年的永樂町(迪化街周邊)就已經將「越在地就是國際化」的概念應用在廣告看板上了。

永樂市場前身是花園
根據1895 年《台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的圖資,今日大稻埕的永樂市場,原本是一座花園,位於城隍廟以南的區域,鄰接蘆竹腳街與鴨寮街。光是這幾項資料,永樂市場興建前的地景彷彿重現一般,在我腦中浮現竹林、鴨寮、花園的景象。

時間來到1908 年,大稻埕新市場興建,是座東西向、長型挑高的磚造市場,屋頂挑高類似太子樓可通風採光,與艋舺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同時舉辦開業典禮,是台北城進步、現代化的象徵。

直到1920 年台北州設台北市,因應地方自治精神重新規畫分區,而後1922 年大稻埕新市場也改名為「永樂町市場」。

永樂町市場成為最大複合式商場
1932 年,大稻埕當地人發起成立「永樂町店鋪建築信用買賣利用組合」,在永樂町市場北鄰霞海城隍廟的轉角處,興建了「永樂店鋪」,主建築樓高4層,兩翼則是呈現L型、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新式2層樓建築。永樂店鋪在興建時就開始招商,轉角的大樓2樓經營「永樂ホテル」(永樂旅館),3、4樓「カフエー百合」珈琲店是有女給服務(指1920、1930年代,女侍、女服務生在珈琲店所提供的接待服務)的咖啡館。

永樂町市場最初300多坪的磚造本館,旁邊有木造飲食店,加上後來興建的永樂店鋪,從生鮮蔬果、布行、飲食、和洋雜貨專賣店等一應俱全。根據《台北州商工要覽》(1939年版)永樂町市場店鋪數量達239間,已是新起街市場的2倍多,是當時台北市最大的市場。

永樂旅館的廣告內容標榜具有現代化設施。(圖/水瓶子)永樂旅館的廣告內容標榜具有現代化設施。

1962年畫家立石鐵臣的《台灣畫冊》中,描繪永樂市場飲食攤位的熱鬧景象。(圖/水瓶子)1962年畫家立石鐵臣的《台灣畫冊》中,描繪永樂市場飲食攤位的熱鬧景象。

台北文青聚會新選擇
當時永樂旅館主人陳春金接受報紙訪問,因看好台灣博覽會(1935年)帶來的商機,投資旅館生意,當年他在報紙與旅行雜誌刊登廣告,強調每一間客房都有電話與洗臉台,客房內有寫字的辦公桌,住宿費從1圓到5圓不等。據說旅館的地毯、家具由日本進口,非常高級,還設置了餐廳、會議室等。

1934年12月9日,永樂旅館開業不久後,瀛社例會在此舉辦,會員出席40餘人,中南部的詩友亦來赴會,席間作詩的主題是〈陳蕃榻〉,每人最多繳交一首,下午5點鐘交卷後隨即晚餐,最後公布得獎名單,入選20名贈送獎品,當天旅館主人陳春金送了10圓及油紙等。詩社成員許多為大稻埕地方仕紳,可見陳春金政商關係良好。

永樂市場周邊還有永樂座戲院,整個街廓涵蓋今日的迪化街、延平北路,周邊有各行各業的店家,食衣住行育樂、求神卜卦擇日等都有,期待今日越發蓬勃發展的在地文創,能緊扣此地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延續過去的美好韻味,也持續創造出新的地方商機。

 
水瓶子-作家、文史工作者、青田七六文化長。(圖/水瓶子)圖、文-水瓶子
作家、文史工作者、青田七六文化長。著迷於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便開始想像橋下河流的身世,更想了解背後的故事與流過的時光。著有《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臺北老屋三生事》等。

TAG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