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6-12-15

3925

午餐時間,外賣業者送來精緻便當餐盒,附上的免洗筷與塑膠湯匙方便又好用,如今這樣的景象在北市府內已不復見;在掩埋場、各大機關學校屋頂建置太陽能板,再生能源的發展讓台北市逐步邁向陽光首都之路;而公廁及舊衣回收箱的嶄新面貌,更打破民眾的刻板印象,節能環保結合生活美學的新觀念,就這樣在台北市民的日常細節中發酵。


►2萬840公噸減碳量—「台北能源之丘」年發電量最高可達200萬度,累積減碳效果可達2萬840公噸,相當於5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
►251萬紙容器—減少約251萬個紙容器,減少的紙餐盒相當於173座台北101大樓。
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
 

減輕地球負擔 向一次性餐具說不

走進市政大樓員工餐廳,有人拿著自備便當盒盛裝飯菜,餐廳則全面改用不鏽鋼餐具;若想在便利商店吃關東煮,更是全台少見地提供不鏽鋼碗借用服務,往常人手捧著紙碗的景況已不復見。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正視免洗餐具的問題,大刀闊斧推動一系列減量政策,先從每天辦公的市政大樓做起,員工餐廳、便利商店、餐飲攤位全面禁用一次性、美耐皿餐具,自動販賣機停售瓶裝水,台北市政府各機關開會及舉辦活動,也不提供塑膠杯水及瓶裝水,徹底跟免洗筷「拜拜」,與美耐皿「分手」。問問市府員工,多數從一開始覺得「很麻煩」,現在則已「習慣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環境。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市政大樓的咖啡廳不再提供紙杯,有效減輕地球負擔。(高讚賢攝)

 

根據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統計,今年4月推行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以來,至10月為止,市政大樓產生的紙容器重量為7,215公斤,較去年減少2萬3,111公斤,平均減量率約76%;其他容器產生重量則是5,130公斤,也比去年縮減1萬1,650公斤,減量率亦達約69%,成效顯著。

 

今年8月,此政策走出市政大樓,進入校園,國高中、小學,自今年8月29日開學至10月31日共43天期間,校園午餐的紙餐盒減少約166萬8,572個,大約減少4萬5,38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砍4,126棵樹。

 

環保局更發現一項驚人的數據,迄10月底止,台北市的政府機關與學校一共減少約 251 萬個紙容器,如果每個紙容器以27.2公克及高度3.5公分估算,等同減少 5 萬 978 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 4,634 棵樹木的吸碳量,減少的紙餐盒堆疊起來竟有173座台北 101 大樓,創造了亮眼的「環保奇蹟」。

 

太陽能減碳 營造陽光首都

愛護地球,市府雙管齊下,除了利用「節流」降低汙染,更「開源」發展再生能源。位在木柵地區的福德坑過去是一座垃圾掩埋場,北市府近期展開復育工作,除已變身為環保復育公園外,環保局更在此建置7,680片太陽能板,並與民間合作,讓當地成為「台北能源之丘」。

 

環保局局長劉銘龍表示,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因腹地廣大,部分區域日照充足,經評估後,適合發展太陽能,且該復育園區為早期封閉的垃圾掩埋場,已設有沼氣發電的設施,既有售電系統完善,有利電力輸出,因此規畫於福德坑打造「台北能源之丘」。

 

今年7月30日,環保局與大同公司完成簽約。「台北能源之丘」設計容量約200萬瓦(MWp),年發電量最高可達200萬度,預定今年底完成,將成為全國首座掩埋場太陽能電廠。

 

柯文哲市長表示,「台北能源之丘」 完成後,1年發電量200萬度,約可提供國內573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一般而言,太陽能電廠可正常運轉約20年,如每年以創電200萬度計算,累積減碳效果可達2萬840公噸,相當於5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

 

柯文哲打趣地說,他自己也很想看看太陽能板全部鋪起來有多壯觀,吸引大家來看北台灣最大的太陽光電發電場所,年底完成後,或許會多了一個觀光景點,但卻不用收取門票,讓這裡成為環境教育的新場域。

 

此外,市府未來將針對北市90個機關學校,於合計面積約19萬平方公尺的建築物屋頂上,在符合原有房地用途原則下,鼓勵廠商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面對能源短缺,柯文哲踏上「節能減碳」這條路,不讓非核家園只是口號,更要營造北市成為永續的「陽光首都」。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台北市長柯文哲宣示,北市府將持續努力將台北打造成為一座陽光首都。(高讚賢攝)

 

循序漸進 貼心公廁超過3,000座

出門在外臨時想上廁所,一打開門,臭氣沖天,裡頭環境黑黑髒髒、衛生紙掉滿地,再看到馬桶坐墊被踩髒破裂,寧可憋尿也不要進去,這是許多女性共同的夢魘。環保局注意到這樣不愉快的經驗,率全國之先推廣「貼心公廁」制度,鼓勵公廁提供坐墊紙及消毒液,讓民眾安心如廁。

 

環保局局長劉銘龍說:「要看一個國家的生活水準,就要從廁所看起。」環保局以分階段輔導的方式,歷經將近1年的努力推動,台北市列管的6,685座屬於座式馬桶的公廁中,至今年10月已完成3,704座貼心公廁,原訂年底累積完成3,000座目標,提前達標。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推動貼心公廁制度後,至今年10月已完成3,704座。(圖/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環保局更進一步將馬桶坐墊紙、消毒液納入公廁分級評鑑項目。環保局表示,一張馬桶坐墊紙成本約0.3~0.9元,坐墊消毒液則更省錢,每次使用成本約0.1元,還能消滅99.99%以上的細菌,只要一點小小的花費,就能創造大大的效益,不會造成公廁管理單位太大的負擔。明年起公廁若要達到特優等級,除了檢查分數達95分以上,還必須備有馬桶坐墊紙或消毒液二擇一。

 

該制度推廣後,民眾最有感。上班族蔡小姐說,現在北市公廁大多提供衛生紙、洗手乳,連廁所蹲式馬桶都加裝了倒T扶手,使用馬桶之前鋪一張坐墊紙,不必擔心衛生感染的問題,彷彿像在百貨公司或飯店上廁所般舒適,推翻以往髒、溼、臭的刻板印象。
 

舊衣回收箱 換新裝好辨認

台北市自1996年起就開始啟用舊衣回收箱,長期以來都是「綠色外衣」,歷經20年風吹雨打,回收箱外觀變得斑駁暗沉,有些還被貼滿貼紙、春聯,顯得老舊醜陋,對比現代化先進的城市面貌顯得格格不入。

 

因此,北市府特地與設計師合作,導入新的設計,推動「舊衣回收箱大變身計畫」,將外觀從原本的綠色變成「天空灰」,箱體兩側繪有節能減碳訊息,正面分別有可回收、不可回收衣物種類的圖示,讓民眾看一眼就能清楚辨識。台北畫刊105年12月第587期—台北城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營造宜居永續環境▲原本綠色的舊衣回收箱,即將在今年底前全面換上「灰色新裝」。(宥亞攝)

 

劉銘龍表示,位在大街小巷的舊衣回收箱形同街道家具,老舊不起眼的外型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為提升市容景觀、打造城市美學,今年特地推動大變身計畫,以新的設計全面更新舊衣回收箱的外觀。

 

目前舊衣回收箱由環保局核准的54家社福團體申請設置,全市共有1,358個回收箱。環保局統計,去年台北市回收箱收到的舊衣就高達2,700噸,1年收益約2,000多萬元,對社福團體而言是相當大的助益。舊衣回收箱預計於今年底將全部「穿上新衣」,不僅能吸引路人的目光,還可以發揮愛心,更能揪出非法設置的舊衣回收箱,一舉數得。

 

北市府長期致力環境保護,柯文哲在就任2週年前夕,明確宣示:「台北市要成為一個文明城市,節能、環保等概念都要持續、擴大推廣。」除落實正確理念外,更結合創新的想法與作法,讓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不再只是硬邦邦的口號,而是這座城市的生活美學新態度。


文/宥亞
攝影/高讚賢、宥亞
圖/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