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畫刊106年3月第590期—閱樂書店的前身─松山煙草工場育嬰室 從建築看日治時期的勞動日常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7-03-13

3524


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內有家書店叫「閱樂」,本來是2014年台灣一部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裡的場景,這部戲將介紹獨立書店的紀錄片和戲劇結合,形式非常創新;而在戲劇播出後,索性就地營運,變成一家複合式的書店餐廳。

 

日本初現代主義的工業村

其實這裡原本是松山菸廠裡的育嬰室,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地址為興雅八三○番地,昭和12年(1937年)經日本議會通過建築費用及建築計畫,編列營繕費預算為2,069,827日圓,繼臺北後驛的「臺北煙草工場」(1911年)建成28年後才竣工。此工場屬專業的捲煙工場,製造無濾嘴式香菸機器共30台,年產量可達20億支香菸,後來則以製造捲菸、菸絲及雪茄等為主。

 

當時,著名的香煙品牌包括 「曙」、「南」、「隼」、「白鷺」,與原住民用的「日の出」,以及外銷用的「Peace」,除供內需,也賣到華中、華南及南洋等日本勢力範圍所及地區。

 

不過所謂「工場」其實和「工廠」不同。工廠指的是容納眾多工人於其間,並使用機器製成產品的空間;「工場」則是工人工作的地方,接近英國人所說的Industry Village的概念,或直譯為 「工廠聚落」,換句話說,是一種「工業村」的大面積範圍。

 

所以起初決定建造松山香煙工場時,日本內閣特地派員至歐美考察2年,決定採融合日本及歐美建築特色的設計,總體設計風格係屬所謂「日本初現代主義」作品,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面磚、琉璃及銅釘都是特別訂製的建材,做工精細,堪稱當時工業廠房之楷模。▲松山煙草工場育嬰室現為閱樂書店。(魚夫攝)

 

從育嬰室變成獨立書店

由於其為一種工業村的設計,因此所有在工場內的管理和勞動階層的日常生活與作息都列入設計考量之中。當時總體員工多達1,200人,乃有職工食堂特別設計煮飯用紅銅鍋,又有流籠在炊事場與2樓配膳室之間穿梭;而食堂除了用餐外,也可權充作為講堂、娛樂、放映室等。另有花園、遊樂地、可供打野球、排球的草坪以及圖書報紙閱覽室、衛浴設施及男女浴場等。

 

當然也有醫護室、手術室、藥局等設置;在住宿方面,分獨身、高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及傭人宿舍,又因員工必須長期居住,亦設置托兒所、育嬰室、哺乳室、福利社,看來相當重視工場村裡員工的福利。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目前指定工場內辦公廳舍、製菸工場、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登錄育嬰室、檢查室、機械修理廠等為歷史建物。

 

原本育嬰室的設計很簡單,以綠色為主調,兩邊有對稱的箱房,中央為一條龍的設計,屋頂的鬼山瓦設計很特別,兩側的雲彩環繞中央由圓形包圍起來的星星,整個看來非常素樸。

 

來到這家「閱樂書店」時,可以感受得到這種獨立書店的氛圍相當吸引文青。我聽聞這書店每月會請專家前來挑書,聚焦在音樂、電影、表演與建築等主題,並加入台灣獨立書店組成的「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於是形成一家獨具特色的書店。

 

最後我有一個問題,在製菸工場裡,不知當時育嬰室內外有無禁煙?
▲手機掃描看建築影片。


文‧圖‧攝影/魚夫(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