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03-26

3151

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诉说动人故事

每个老房子,都有动人的故事,古蹟医生林大纬不但修整老屋,也为老房子写故事。对他而言,与其在办公室里吹冷气,倒宁愿穿梭在工地,踩着鹰架,带领匠师一同规划、讨论修复工程;在他眼中,古蹟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特殊美感,更是充满能量的空间。

诊断老屋病情 对症下药
本名林鸿纬的林大纬,在台北出生成长,後来到高雄读书,在燕巢乡的农村里租屋住宿。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课时,总会经过一个传统聚落,里面大多是三合院,住着许多朴实、善良的长者。闲暇之余,他爱背着相机到老聚落探险,和耆老闲话家常。就读建筑科系的他,看到带着沧桑感的土角厝,深受吸引,也觉得任其颓圮凋零十分可惜,二十岁那年即立下未来要专攻老屋修复的心愿。

「古蹟和人一样,生病了就该治疗,脏污了就该去角质,就连骨头受伤、受损、错位,也应该对内部结构做一番整修。」林大纬笑着说。这十年来,他专心从事古蹟外墙和结构的修复工作,「修理外墙时,我就变成古蹟的皮肤科医生,遇到结构问题,我又化身为骨科医生。」

就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在修复老屋时,必须花心力研究它的病徵。举例来说,古蹟外墙是给人第一印象的视觉重点,会因为历经多任使用者,或各时代审美观不同,在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像红砖可能被漆成白墙,也可能因为漏水,被砌上水泥。此时,林大纬就会探索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
▲古蹟医生林大纬不但修整老房子,也为老房子写故事。(颜涵正摄)

相较於外墙修整,处理结构的问题更是一门学问。林大纬强调,因为面对的都是上百年的古蹟,因此能不拆就不拆,有时候遇到古蹟倾斜,甚至摇摇欲坠,还是要想办法进行结构扶正工程,保留它的原貌。「就像我们骨头歪了,会找整骨师,把骨头移回来一样,我也要把建筑物倾斜、位移、甚至弯曲的地方予以导正。」

这说来简单,执行起来可是困难重重,因为毕竟这是一种外力介入的「医疗」方式,因此要计算好支撑钢架和千斤顶的角度和力道,否则骨头还没归位,老屋可能就先垮了。他强调,这是近十年台湾古蹟修复受到重视且技术精进後,才有办法做到的,在更早以前,面对损毁的结构,通常会拆除重建,或是仅保存现地残迹。

修复剥皮寮 挑战难度高
面对老房子时,林大纬常把自己想像成艺术家,把外墙当成画布,把结构当成装置艺术的骨架,思考希望参观的人看到何种效果,再去修复,工作起来也更有成就感。

在参与的案件中,林大纬认为剥皮寮历史街区的整修工程挑战性最高,也令他印象最深。因为地域的特殊性,使当地原本宛如废墟,一百多间房子,每间结构状况都不同,有的歪七扭八,有的已快倒塌,值不值得留,可不可以修,要如何补强、修缮,都要一一分析判断,个案处理。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

▲剥皮寮历史街区是林大纬古蹟修复工作中挑战性最高的一次,也令他印象深刻。(王能佑摄)

这些老屋不是由专业的工匠系统建造,有很多是屋主自行加盖,「可能家中孩子要结婚,居民就会找一些石头、砖造材料增建房间,因此会在一个屋子里出现砖造和石头混搭、格局和楼层分隔都显得怪异的状况。」这种随着生活机能而改变的「有机」型态,却是林大纬认为最精彩的地方,不同时期兴修房屋留下的痕迹,展现了前人的生活方式与智慧结晶,更传递出道地的庶民文化,增添老街的岁月风华。後来有些场景为了拍电影,怕场景凌乱,就用木板遮盖原有的景象,在他看来十分可惜。

日式建筑 想像空间无限
林大纬不但修复古蹟,也长年经营「古蹟与狗」部落格,分享自己修复古蹟的观察心得,他的努力和付出,也使他经营的园地获得「全球华文部落格」大奖。後来还出了《慢城台北》一书,教人如何逛古蹟、欣赏古蹟。他也受美术馆、图书馆之邀,到各地演讲,他笑说:「我希望透过施工上的趣事,结合历史故事与文化脉络,为建筑说故事,专业的建筑知识其实不是那麽重要,主要是让民众对古蹟有感觉、有兴趣。如果我们造访古蹟时,只是拍拍合照,称赞一下,那实在是太辜负老房子了。」


在修复古蹟的过程中,日据时代的建筑给予他许多想像,也成为他书写纪录的题材。「当时已接受现代化的日本人,将先进的生活反映在空间里,并把这种特色带来台湾,每每修整这类的建筑,都特别有感触。」他生动地诉说台北宾馆的故事:「这栋建筑在日据时期是总督官邸,位在三楼高的凉场,可以俯瞰整座台北城,是绝佳的观景位置。若非达官显要,不得进出。有文献就指出,当年日本皇太子和总督两人,位在此处,看着东门下方的人民提着灯笼高喊万岁,可说是权力核心的所在。」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台北宾馆在日据时期是总督官邸,林大纬分享从其建筑特色即可见当时权力核心的所在。(颜涵正摄)

曾有传言,台北宾馆下方和总统府有地道相连,他曾在修复期间想要揭开这个秘密,这段过程也成为他乐於和民众分享的趣事。「我试图穿越地道,只见拱门越来越矮,最终只到胸口高度,整个人要屈着身体缓步前进,加上空气不流通,眼前一片黑,最终只好撤退,究竟有没有地道,至今不得而知。」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林大纬记录台北宾馆的修复过程与传说,希望让民众能对古蹟产生兴趣。(颜涵正摄)

而日本当时受明治维新影响,高级官员皆会仿效西方人穿西装、戴高礼帽,因此在台北宾馆的一楼,还设有衣帽间、吃菸室,让宾客在会见总督时,有等待、休憩的空间,这都是从欧洲学来的传统。林大纬这几年常参与日据建筑的整修工作,像是司法大厦、台大医院旧院区、迪化街的老房舍,每回遇上这样的建物,他心中都涌现特殊的感受,揣想日本人当时的生活。林大纬笑说:「看到空间故事,比看建筑形式有趣多了。」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参与台大医院旧院区等日据建筑的整修工作,总让林大纬的心中涌现特别的感触。(颜涵正摄)

林大纬说,古蹟修复可分为不同的学派,「修旧如旧」是他所承袭而来的精神,也是多年坚持的理念。他感叹,五年前、十年前这一行的人才少得可怜,现在这个领域稍微蓬勃发展,但有些修复方法却让古蹟少了原味,有些甚至拆掉重建,没有一致的标准。
台北画刊103年1月第552期—古蹟医生林大纬 为老屋整脊 诉说动人故事▲经过修复的迪化街老房舍,让现代人得以感受昔日人们的生活景象。(摄影/颜涵正)

由於对古蹟修复怀抱着使命感,因此他接案时不以赚钱为考量,只要是有意义的,就会不辞辛劳,勇往直前。几个月前他参与台南孔庙的修复工作,虽然深知所投入的时间成本与得到的报偿,是不成比例的,但一想到台南孔庙是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定古蹟,经历了许多变革,又深具代表性,还是毅然决然投入。「要有一些理想性,才能有所坚持。」这是林大纬一路走来鼓舞自己的信念,也是他在这一行显得不一样的原因。

文/观止 
摄影/颜涵正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