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大稻埕南街西侧全景重现(台北画刊107年11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18-11-16

1.1万


 

大稻埕南街西侧全景重现
画家郭雪湖1930年获第四回台展赏的作品《南街殷赈》,画中呈现台北大稻埕南街(今迪化街南段,约南京西路与民生西路间)中元普渡时的繁华景象,旗帜飞扬、招牌林立,自画中可感受人声喧哗、闹热滚滚的氛围。
 

现在画中的建筑物,我将其西侧从迪化街一段82至112号间,除了部分已重建为现代建筑之外者都画了出来,每座宅邸在建筑与人文故事上相较其他街区都来得精彩,值得整理出来,做个总结。

 

南街洋楼 装饰繁复

82号的「祥德药房」立面为典型的四柱三开间,西洋柱式垂直贯穿,展现出宏伟气势,再以浅黄绿的洗石仿石铺墙面,散发出温暖的氛围。
 

其次,在三楼窗下的槛墙则以开模印花取月桂叶、鸟儿和垂花饰的浮塑做出镶嵌画的效果,总体看来通体舒畅。
 

84号的风格样式是典型南街建筑里所谓的「洋楼式样」,大部分以楼高二层者居多,屋顶女儿墙平直无华,设有3面有如匾额框架,中间较两侧的间距为大,凸显店招;其下有着紧致的檐间线脚,在其下为仿南洋殖民地式的拱形回廊演变而来的拱圈窗洞;窗洞之下为花瓶栏杆,这种栏杆以绿釉最为常见,但也有蓝、白二色分布在北街上;最後是一楼的门前西洋柱式,看来系匠师的个人创意,但似乎头重脚轻,好像柱头柱础上下颠倒了。
 

86号「台湾农产公司」建物系二楼店屋形式,正面再拉高山墙,攒尖突出一颗圆球,两旁4支间柱节节高升向中看齐,靠近中间山墙的柱头装饰费尽心思做成花纹圆球,基座为仿爱奥尼克式柱头的设计;离中间较远的间柱柱头运用西洋托木语汇,其下也架了个爱奥尼克式柱头;两侧边柱的最上方也有圆球装饰,讲究对称、列柱之美。
 

88号「和亿蔘茸」最上方为有着繁复几近矫饰的山墙,山尖及两侧的边柱柱头均有圆球花饰,槛墙为四柱三开间,柱子系科林斯柱,有外翻的叶片,柱身留有直线凹槽最是引人注目。
 

94号的原有泥塑招牌为「丰成药行」,建筑形式和96号颇为相似,四柱三开窗,立面外观主要以墨绿色洗石子为基调,并搭配灰白色洗石子,装饰性线板简约,四柱间采红底鹅黄色泥塑。
 

96号已列历史建筑,我曾在本刊为文介绍,乃不复赘述。
 

102号「义裕行」正面山墙高耸,在攒尖处有圆球装饰,另於间柱上方有卷草纹饰,边柱之上亦有圆球;顶端做成鳯梨型装饰,特别凸显企业的特色,虽只楼高二层,但门面宽18台尺(约5公尺)、纵深150台尺(约45公尺),其内需2座天井才足以采光。
 

104号的「春元行」看来似乎已经过改建,不过仍保有许多古典元素,与相邻建筑相呼应。
 

106号「小川布行」经过改建,不知原来模样,但在1939年时是後来「新光集团」吴火狮初试啼声的伊始,原来的位址是卖布的「小川商行」,他就是在这里从「家长」(店长)当起的。
 

110号原为「和隆行」,在平直的女儿墙上铺陈典雅的雕花,立面有华丽的科林斯柱,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楼窗棂上的面砖,据说是从当时的日本「内地」进口,材质与设计都令人印象深刻。
 

112号应该也是重建,采洗石子的朴拙灰色墙面,在令人眼花撩乱的仿巴洛克式风格街区,显得相当谦逊。
大稻埕南街西侧全景重现▲114号颜义成商行仿巴洛克的华丽风格。(摄影/鱼夫)
 

114号的「颜义成商行」系大正年间兴建的二进式传统街屋,正面为仿巴洛克式牌楼厝,其造型语汇极尽华丽之能事,中央山墙在浪花中升起,边柱矗立雕工细致的花瓶,其下花果蝙蝠装饰令人眼花撩乱;正面拱窗的弧线优雅,连窗前铸铁栏杆都非常讲究。
 

116号的「百安堂」亦采仿巴洛克式艺术风格,成为民生西路往南进入南街的美丽入口意象。

影像分享
https://youtu.be/6hTe29eC-RI

文.绘图.摄影/鱼夫

TAG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