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臺北畫刊103年11月第562期—掩埋場變山水綠公園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8-03-26

3038

台北畫刊562期—掩埋場變山水綠公園
談起山水綠生態公園的前世,總讓訪客嘖嘖稱奇,怎麼也沒想到腳底下踩的是垃圾掩埋場。一九九四年啟用的山豬窟垃圾掩埋場,在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垃圾掩埋量大減,掩埋場逐漸停用,從二○○六年開始逐步進行復育工程,如今成為南港地區最大的一塊公園綠地。

山豬窟復育工程選用透水鋪面,雨水或其他水源可由表層縫隙滲入地表下,水資源能還原儲存於地底下,還有使地面溫度下降的優點。公園內新種植一千多株樹木,未來春天可賞櫻花、流蘇,初夏可賞桐花,秋天則有欒樹、青楓、楓香,不同的樹種,一年四季展現豐富多元的色彩。園區內設置的沙坑、溜滑梯、大型遊樂器材,更是孩子的最愛。

但是,山豬窟在復育成為公園的構想中,最可貴的是,將原本垃圾掩埋場的廢棄資源,經過改造活化後,有了新的面貌、新的生命;像垃圾車洗車台化作咖啡屋,資源回收站成了展望台和遊客服務中心,甚至整理出垃圾掩埋堆裡的廢鋁罐,製成整面廢鋁罐牆面,化身成為環境教育教材,令人震懾,讓遊客不禁興起為地球負責的決心。原來的垃圾污泥槽,如今是沼澤區的小水窪,幾隻紅冠水雉飛來,害羞地躲在草叢間,山水綠意的魅力,連動物也無法擋。

原本台北市有三座大型垃圾掩埋場,福德坑、山豬窟、內湖垃圾山。福德坑最先在二○○三年復育成為綠地公園;在郝市長主掌八年間,內湖垃圾山和山豬窟垃圾掩埋場也陸續完成復育,為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平添三大綠地空間。
 
小辭典

●山豬窟掩埋場自1994年啟用,2006年開始復育,2013年完工成為「山水綠生態公園」,復育總經費2億元。

●山水綠生態公園占地21公頃,相當於10個小巨蛋。

●深埋掩埋場下的還有垃圾產生的沼氣,妥善利用後能夠發電,從2006年至今發電5,000多萬度,除了供應沼氣發電廠自用外,剩餘部分販售給台電公司,創造約1億1,400萬元額外收入。


文/林瑋庭
攝影/許斌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