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你還讀書嗎?你都怎麼「閱讀」呢?(台北畫刊108年11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19-11-11

2297

我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現代人越來越不喜歡讀書,或說紙本書已死等論點,我認為這不是那麼正確的解讀,更貼切一點的說法,是現代人閱讀的方式改變了,同時也對於體驗和互動性有了更強的需求。閱讀本身的「行為」還在,只是閱讀的「方式」改變了。

拜科技所賜,我注意到自己這幾年閱讀的方式明顯改變,閱讀的場景也不再相同,雖然我仍然喜歡紙本書籍,但經常沒有辦法好好空下一段時間來閱讀一本書。不過在通勤時,我卻可以很輕鬆地利用手機閱讀完數十篇網路文章,這是大家常說的破碎化。很明顯我並不是那個唯一的人,搭捷運時,周遭拿起書本閱讀的人真的寥寥可數。

因應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市場上開始出現很多有趣的嘗試,紐約公共圖書館嘗試在限時動態上發布《愛麗絲夢遊仙境》、愛倫坡的《The  Raven》、卡夫卡的《變形記》等等,利用限時動態的特性及透過有趣的互動設計持續讓讀者閱讀。越來越多的作者試著在Snapchat跟Facebook限時動態發表作品。

從書籍、報章雜誌,到電子書、網路文章、部落格,再到電影、影音、直播、線上課程,甚至可以說,玩遊戲和追劇都是一種閱讀方式——例如知名的RPG遊戲《巫師3》,遊戲內豐富的角色、故事和世界觀,光是對話的腳本就超過40萬字,一個遊戲玩下來,就像一口氣讀了好幾本精彩的小說。Netflix上每一部精彩的影集,背後仰賴的是大量擅長製作和說故事的團隊,是優秀的編劇、創作者,每部戲劇也都是一本精彩的書籍,這些新的內容載體,對於讀者來說都是一種新的閱讀方式。人們並不是不再閱讀,而是閱讀的方式真的不同了。

過去收聽廣播也是一種閱讀(或排解寂寞)的方式,而這種閱讀方式也被改變了。廣播慢慢式微,電台逐漸消失,而Podcast(音頻)則逐漸流行起來。Podcast一詞源自iPod與Broadcast,把當年的iPod換成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就很容易聯想Podcast的使用情境:當你想聽聲音內容的時候就聽,不想聽的時候就關掉。

其實Podcast並不是新玩意,也有不少廣播節目會將錄製完的內容再次上傳至網路。但Podcast貼近了現代人破碎化的閱讀習慣,作為一個聽眾,我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在空檔時間聆聽,從固定的帶狀節目中解放出來。

另一個我認為Podcast重新流行起來的原因,是因為Podcast同時也解放了使用者的「眼睛」。雖然手機讓我能隨時閱讀,但還是有一些先天限制,舉例來說,在健身房運動、開車通勤、跑步的時候,就非常不適合。有時一整天工作下來,也不想再用眼睛看任何東西,這時候Podcast就是很棒的選擇。資訊氾濫的時代,眼球每天都被海量的內容給占據,Podcast反而有一種簡單、純粹的魅力。

在中國大陸市場,乘著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於知識的焦慮和渴望,網路音頻已經是一個經濟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的產業,較為知名的平台有喜馬拉雅、蜻蜓FM、得到等,不少媒體和意見領袖也推出了自己的音頻產品。

台灣也有不少優質的Podcast,我自己較常聽以產業分析為主的節目,例如《科技島讀》、《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等,台北三創育成也製作了自己的Podcast《星箭廣播》,內容主要以討論科技、新創為主。

SoundOn的介面,部分是SoundOn與團隊或意見領袖合作的原創內容,有些則是其他Podcast創作者的發表通路之一。

今年9月,台灣也有了一個Podcast聚合平台。Uber台灣區前總經理顧立楷看準了這股趨勢,成立了SoundOn這個以Podcast為主角的聚合平台,日前在台北華山舉辦了開站發表會,邀請了許多意見領袖和團隊加入,例如台北市議員呱吉、人渣文本、丹妮婊姐等,製作各式各樣有趣的音頻,並符合使用者當下情境,主打可以在搭捷運、通勤時聆聽的內容。

過去台灣的Podcast創作者大都分散在各個地方,SoundOn的推出對於Podcast創作者來說絕對是好事。而對於讀者來說,未來只會有更多精彩、多元的內容等著被「閱讀」。
 

翁子騏口述ー翁子騏
專注於數位內容領域的創業者,AAMA台北搖籃計畫第七期創業家,曾任金鼎獎數位出版類評委,所創方格子vocus平台曾獲2018經濟部數位內容產品獎「最佳商業模式獎」、LaVie雜誌「2017台灣創意力100」年度最佳創意平台。
圖ーSoundOn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