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旅遊網

收藏

台北還能看到的茶商重要遺跡(台北畫刊109年8月)

定位點

發佈日期:2020-08-05

7289

Teahouse製茶事業是推動台灣早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日本時代今大稻埕民生西路南北兩側,茶行林立,進入這行業,差可比擬現今之台積電,生意做到全世界,賺進大把銀子。

日本時代所謂的「亭仔腳」其實是公有地,不可隨意堆置物品,或據為己有,但在茶葉上市期間則例外,特允許在騎樓製茶,根據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的《台北市路街史》有一段文字描寫大稻埕忙碌期間的街景:「……每年3 月初至10 月為春、夏、秋茶上市之製茶旺季,通街充滿茶香與花香,使大稻埕成為最香的城市,揀茶婦女往來絡繹於途……各茶館前之亭仔腳,擠滿揀茶婦女,茶箱、茶簳塞滿亭仔腳每一角落,堆積如山……揀茶女工不足時甚而以長竹篙圍追行路婦女加入趕工。」看來日本警察再兇,也必須順應民意、網開一面讓創匯的茶行好做事。

茶行殷賑,後來台北市政府選定「新芳春茶行」作為保存台灣茶文化的重要場所,以「活的茶葉故事館」、「茶文創發展平台」與「以茶會友」三大主軸,為新芳春茶行注入創新、活化的能量。這座茶行氣勢非凡,係一棟三樓高、連續三開間的街屋,縱深三進,因為量體大而有穿心廊及日月雙井的設計。在空間分配上,有別於一般長屋設計,一樓前方為店面,後方為茶葉烘焙與加工廠及倉庫等,二樓係辦公與會客大廳,三樓則是公媽廳及家族起居空間,其中家具、木雕與樓梯扶手皆屬技藝精湛之產品,台北現今保有這種建築者也非常罕見,足資想像當年王家渡海來臺的經營決心。

111476980_292300558679877_2519099936983578705_n修復後的新芳春茶行。

新芳春茶行的出現,是因為福建安溪人王芳群,他本來是和人合資經營「芳春茶行」出口茶葉到南洋,可是因為家鄉盜賊橫行,老是被勒索,所以決定舉家移民到日本治下相對治安良好的臺灣,先遣其子王連河買下臺北市日新町貳丁目拾壹番地(今民生西路309 號)兩塊地皮與房產,獨資經營「新芳春茶行」。

從老地圖來看,新芳春的厝邊幾乎全為茶行,如「蟻興記茶行」、「悅記茶行」、「文裕茶行」等,對街還有「大和茶行」,1930年代茶行櫛比鱗次,其中大部分已經消失,只有文裕茶行的舊觀奇蹟般地被保留下來。而文裕茶行「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1964 年被改成「杏花閣大酒家」。這裡的地址戰前為臺北市太平町四丁目一番地(今民生西路321 號),老闆名喚林九疇,後傳承給林東輝。

近年來一些私人收藏公諸於世,茶工人的報酬是以鐵片或甘蔗紙製作的「茶籌」,一名揀茶女工每挑揀10 斗茶葉,就能得到紙製茶籌一枚,每完成50 斗,則可換取鐵製茶籌,而文裕茶行則採木牌,木牌上書有「弍仙」,也就是兩分錢,這等於記錄了當時的薪資制度。

現在台北市市定古蹟「台北故事館」是日本時代富甲一方的茶商陳朝駿的「圓山別莊」,係英國都鐸式建築在台灣極為珍貴的代表作。陳朝駿的上一代很早就落番到印尼爪哇創立「義裕茶行」,賣的是福建的包種茶,其後來台發展,成立「永裕茶行」,經營得有聲有色,甚且和李春生的後人李景盛、李延禧父子成立給茶商周轉的「新高銀行」,一時間因大戰而景氣頗有起色。由於同情中國革命,陳朝駿的圓山別莊還先後招待過胡漢民、孫中山等。

大抵日本時代,台灣人茶商主銷包種、烏龍,而日本人茶商,如當時有「民間總督 」之稱的三好德三郎的「辻利茶鋪」,主要是進口日本宇治茶,向日本本國輸出臺灣的烏龍茶、紅茶等。辻利茶鋪即為今重慶南路一段104 號的星巴克咖啡,建物主體並沒有拆除,只是外表被改變了,我每回走過這些茶行遺址,總會想起許多茶餘飯後的故事來。


影片分享


文.圖-魚夫

相關照片

近期的熱門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