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街头圈粉有艺思 创造流动的欢乐与好奇(台北画刊112年9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3-09-06

1788

街头表演在台北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非制式表演场地让演出更加自由,不仅展现了表演者的魅力,也柔化了都会生活的紧张与忙碌。

风格 街头圈粉有艺思 01杨世豪在华山文创园区的大环表演,将街边广场变成特技上演的舞台。 

不只炫技 把舞台的想像留给观众

街头表演和观众几乎没有距离,有时甚至连舞台都靠想像而来,小到随机巧遇、大到在各类艺术节演出,举凡人流交会点,都能成为创意上演的舞台。华山文创园区前的广场是「大环艺术家」杨世豪经常演出的地方,单是表演前的压腿热身,就能吸引许多民众和好奇路人围观,等到人群陆续聚集,下一步他会将手向上伸展,并在心中想着「天空可不可以借我一点能量。」杨世豪笑着表示,这个动作能让整个人气场变得不同。

顺着这股气场,也可缓和表演前的情绪,并聚集观众四处游移的目光,接着当双脚踏到场上那一刻,表演就开始了。杨世豪说从组装道具登场,就得让观众好奇,眼前的表演者会带来什麽有趣的东西,他表示对街头艺人来说表演最难的是开头,只要在这阶段让观众感兴趣,连结就会成立。

杨世豪高中时就参与街头演出,但当时台北市街头艺人执照取得不易,他笑着说自己考了四次才拿到执照。杨世豪回忆,那时他经常巴着有照的街头艺人搭档练习,当时他的表演道具还不是大环,而是一般帽子,但他总觉得帽子小,在川流不息的街上很难吸引更多目光,於是他选择暂时离开帽子,转向练习大环。之後他以大环参与各地表演,并於2016 年拿下台湾国际街头艺人大赛冠军,隔年杨世豪在欧洲街头表演大环的影片透过社群广为流传,力与美的优雅表演,让他掳获不少外国观众的关注。

风格 街头圈粉有艺思 02@赵曼玲;提供/杨世豪在欧洲的表演经验带给杨世豪许多收获。(摄影/赵曼玲)

创造连结 打动路人的关键秘诀

对杨世豪来说,街头表演不单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创造与他人连结的魔幻时刻。从台湾一路表演到国外,而後又回到台湾,杨世豪观察到台北商圈多且特色大不相同。例如华山常见文艺青年,也多阖家前来的民众,停留时间较长;西门町年轻人、观光客居多,流动快速;信义区则是上班族众多,消费能力较高,而在这些地方,也常见外国街头艺人热情演出。

街头演出形式五花八门,常见的包括歌唱、器乐、默剧、绘画、魔术和马戏等,其中最容易引发路人好奇的,当属涵盖特技和杂耍的马戏。马戏因使用的道具容易聚众,深受民众喜爱,特技项目为无法在空中抛接的技能;而可在空中抛接的,则被算在杂耍类。要如何在举手投足间,让流动路人停下观看,进而愿意打赏,需要街演文化积年累月的累积。

杨世豪也提到,在欧洲街头表演时由於语言不通且观众多为观光客,因此打赏多是1、2欧元,但在台北街头演出,少了语言的隔阂,更容易打动观众,因此常常能收到百元纸钞,有时报酬更超过在国外演出。杨世豪说台北民众对街头表演释出的善意,让外国表演者乐於在此演出,而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也实质形塑台北友善街演的环境。

杨世豪分享成功的演出很大部分在於表演者是否能善用故事进行表演。他举例在某次街头表演即将结束时,他被一个小女孩打断谢幕,当时小女孩指着大环问「它几岁?」那个当下让他意识到,也许是他的表演让小女孩对大环有了拟人化的想像,之後他也学会更细致地在表演中传递讯息给观众。以前他表演只聚焦肢体动作,如今他不再想着炫技,而是把大环当成说故事的道具。他表示有故事的演出,才能让表演艺术发酵,营造出专属的共鸣情境。

风格 街头圈粉有艺思 03@邱条影室;提供/杨世豪在街头表演中,马戏的走绳带来十足的紧张感,相当受观众欢迎。(图/邱条影室) 

与人交流 重新观看所处城市

街头表演的特别之处,在於每次演出观众都是多变的,不论是路过停留或是在表演後互相分享感受,这些都是在剧场或实体舞台较难达成的。街头表演能拉近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创造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这对一座城市来说是很珍贵的存在,也是街头表演的魅力。

杨世豪提到,过去他曾应日本「大道艺世界盃」前主办人甲贺雅章的邀请,到日本表演,当时他惊讶於日本民众对街头表演的支持态度,已经近乎社区巡演,那时甲贺先生说:「我们如何看待一个城市的艺术文化,就先看他们街头表演的环境。」杨世豪赞同地表示,成熟的街头演出环境,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未来,杨世豪期盼街头表演不只是单纯在街头定点表演,而是能融入城市地景,让观众能用不同角度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街道与环境,体验焕然一新的感受。

风格 街头圈粉有艺思 04杨世豪认为,若表演者清楚想传递什麽故事,就能在表演中建立与人群的连结。

【文  南田、邓心胜・摄影  李智为、赵曼玲・图  邱条影室】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