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台北旅游网

1980、1990 年代的台北青春场景 ——名片、火柴盒、城市记忆(台北画刊109年9月)

定位点

发布日期:2020-09-07

7141

回想年轻时期,喜欢在城市游逛,到不同的店一定会拿店家名片或火柴盒,几十年後,它们不但成为青春的证物,更是城市的记忆。

在没有网路和智慧型手机的年代,得知一家店,除了靠媒体报导,就是在城市中亲自发现。当年拿到店家的名片,意味着你去过现场,不像现在的人可以靠手机翻拍或转传照片。至於火柴盒,嘿嘿,去过传统槟榔摊买饮料吗?它们附送的是印有店名和电话的打火机,只有自认气质脱俗的店家,才会自行挑选火柴盒的尺寸和设计,传达店家风格。

1980 年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当时台湾和香港、新加坡、韩国并列亚洲四小龙;1987 年台湾解严,除了政治和媒体活力四射,城市消费的动能也从西门町往忠孝东路四段移动,原本人潮汹涌的中华商场和重庆南路书街,在1980 年代末期遭受极大的挑战,东区的统领百货和明曜百货来势汹汹,金石堂书店在东区要开大型店,新的消费时代即将开始。

时代的独特气质:
茶艺馆、生活店铺

1980 年代的人们喜欢一群人相约去茶艺馆聊天。当时咖啡馆还不普及,大约要到1990 年代中期才出现比较多个性咖啡馆,在此之前,茶艺馆提供了可供说话的私密空间,至於茶叶和泡茶规则的讲究与否,都是次要问题。

茶艺馆的氛围与商圈属性有关,比如中山北路的「谢篮」装潢讲究,位在罗斯福路三段公馆商圈的「思想起」则气氛悠闲随兴,但它们现在都已消失;目前还经营得挺好的「紫藤庐」在新生南路三段,向来不只是喝茶,也时常举办艺文展览。

1980年代後期,随着经济成长,生活风格与设计事物成为人们关注的事,标榜异国品味的选物店,以及充满异国风情的餐厅,出现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一向引领台北生活型态的永康街街区,当时有一家气质出众的选物店「游艺舖」,老板夫妇品味卓然,店里有很多国外生活小物;从永康街往南走,金华街巷内的咖哩屋是当时少见的正宗印度口味,还有仁爱路三段的「夺爱」咖哩餐厅,都是异国口味的代表。

青春记忆与感受:
摇滚吧、麻辣锅、设计热店

今日捷运古亭站附近是昔日的摇滚圣地,青春期时渴望跟好友一起享受音乐,感谢凌威大哥当年在和平东路一段开了「Roxy」、在罗斯福路一段开了「AC/DC」创始店。前几年,凌威为了他的太太,特地在原址重建Roxy,可惜几个月後收摊,也让人感叹那个时代的独特风景,现今已难再现。

1980年代转进1990年代初期,我从台北南区的大学进入基隆路和信义路口的广告公司上班,跟着同事发现更多好店。例如比一般中餐馆更有设计情调的「谈话头」餐厅,卖的是家常菜,最早在信义路四段,後来搬了好多地方。敦化北路155巷的「沈记」川味火锅,这家店的客人多半是资深外省住民,口味道地,麻辣火锅用料好。第一代老板退休後,第二代尝试在附近开店,如今选择退隐。伊通街87巷的「百乡」是间灯光昏暗的餐酒馆,离长春路的戏院不远,是当年去看金马国际影展前後,跟广告公司同事一起用餐的首选。

除了摇滚,当年也有所谓的设计热店,就是室内设计师登琨艳在中山北路三段开的「旧情绵绵」和建国北路的「现代啓示录」,设计师用绚丽的灯管作为外部装饰,搭配神秘兮兮的店名包装,当时非常火红。然而在1990年代登琨艳前往上海发展後,它们也从台北这座城市迅速淡出。

台北的时光树洞:
诚品书店和诚品商场

整个1990年代,诚品在台北陆续开设了许多有意思的店。1989年诚品在仁爱圆环开了第一家书店,接着在中山北路二段和民生东路转角开了中山店。从当年的书店DM可略寻踪迹,包括天母店、忠诚店、西门店、南京店、敦南店,如今这几间只剩西门店还未吹熄灯号。

以店家名片和火柴盒为时光信物,记录下台北的1980、1990年代,它们是许多人的青春记忆,也是这座城市活得精彩灿烂的物证。

DSCF1286 (1)1980至1990年代的名片与火柴盒,既刻印时代店家的气质,亦是城市发展的记忆证物。

 
黄威融个人照图.文ー黄威融
编辑人,写作人,创意人。脸书请找黄总编,总是以编辑的角度看待热炒、聚会、旅行、约摊和创意表现。

相关照片

近期的热门文章

Top